<中國金融分析>外匯管制放寬熱錢界定趨難,監控短期資金流動仍是重點 2006年 5月 9日 星期二 19:42
路透北京電---對投機性游資(通常所說的熱錢)而言,逐利是唯一目標。人民幣升值預期仍存,令這類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湧入中國的熱情一直未減。專家們指出,隨著中國外匯管制的日益放寬,加大了合規資金與非合規資金的區分難度,熱錢流入也更有機可趁。 他們提到,這部分資金往往會衝擊到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加大對短期資金大規模進出的監控,仍將是中國外匯管理的重中之重。 中國外匯管理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坦稱,「中國的外匯管理已實現經常項下的自由兌換,但資本項下並未完全放開,目前尚處在漸進的開放過程...有時會比較難區分資金的進出是否合規,的確為監管帶來困難...應該說對短期資金大規模的流動將會是政策監管的重點。」 中國已於1996年12月1日宣布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但對資本項目仍實行一定的管理。根據外管局2004年底的評估,資本交易項下的43項中,有11個項目已經實現可兌換,較少限制的有11項,較多限制的項目有15項,嚴格管制項目有6項,主要是非居民在中國境內投資貨幣市場和衍生產品工具,以及居民和非居民個人之間的商業借貸行為等等。 **放寬管制,游資曲線流入不可忽視** 盡管4月末中國公布的2005年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中國國際收支總體運行平穩,並未有明顯的熱錢大規模流動跡象,但有數位專家曾在公開場合提到,這兩年中國一些大城市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與境外投機性游資流入有關,這些游資的終極目標是人民幣升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尖銳地指出,「不同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對外國進入本國房地產市場都有一定的限制措施,唯獨我們非常開放,沒有任何的限制,前門堵住外匯進來,後門房地產外匯隨便進來。」 而外匯管制的逐步放寬,也使如何區分資本項目下和經常項目下不同性質的資金變得有些困難,為一些披著合法外衣的「熱錢」進出提供了便利。中國證券報曾報導,在強烈的升值預期下,近期熱錢流入出現反彈,初步估算1月熱錢流入可能超百億美元,並瞄準更具潛力的股市和樓市。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趙錫軍指出,有些資本項下的外匯流動可能會通過貿易形式進行,而要判斷其是否有真實的貿易背景又比較困難,也使那些「賭」人民幣升值的投機資金提供了機會。 中國目前外匯收支的特點包括境外資本流入和非直接投資性的外資流入佔比顯著增加,在資本流入構成中,其他投資已成為資本流入的一種主要形式,從1994年的23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3,067億美元,增幅約12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趙晉平亦表示,中國已是全球第三大貿易國,在一定範圍內,資本項下和貿易項下的資金流動很難區分,尤其在服務貿易領域,最易出現短期資金逃避監管的大規模流動,如果監控不力,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監控短期資金大規模流動仍是重點** 盡管區分合規資金與熱錢的難度在增加,但對政策的制訂者而言,嚴格監控和防範短期游資的大規模流動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包括加大打擊地下錢莊的力度。 據統計,2005年中國共打掉地下錢莊及非法買賣外匯窩點47個,涉案金額上百億元人民幣,涉及資金折合人民幣1.7億元。 前述不願具名的官方人士無奈地表示,「因為外匯進來的源頭比較多,像商務部門、建設部等等,外資要流入有很多途徑,只有到了銀行結售匯時,外管局才能夠監控的到,因此對短期資金大規模的進出必須嚴控。」 他也坦承,對短期流動資金的監控是有一定難度,「但目前中國的外匯管理監測系統能夠應對,外匯管理部門有一套完整的預警機制,至於以後嘛,隨著市場的開放監控水平也會跟著更高。」這位人士對此充滿信心。 中國外管局擬於本月發布2005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亦被專家解讀為可以更好監控和了解中國國際收支變化情況。 外管局的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孫魯軍曾在第二屆中國金融改革論壇上表示,對非居民投資房地產行業問題,已引起外管局重視並正在研究之中。他並稱,今年將嚴控短期外債的增長,並將盡快修改和完善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的管理辦法。 已從事多年外匯業務的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營業部高級經濟師何志成稱,「在全世界的外匯市場交易中,查不清來龍去脈的資金是交易的主流,如何監管也是全世界監管者面臨的難題,中國也不例外」。(完) --發稿 沈燕/畢曉雯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