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對聯電不瞭解的投資人可以看本文。

曹興誠的霸氣 打造聯電的霸

■ 記者 黃昭勇

聯電,身為晶圓雙雄之一,年擁千億營收,但在財報事件的紛擾下,去年底卻以每股18.6元收盤;25年一路走來,如今究竟是近百萬股東的最愛?還是最痛?

1980年代末期,台灣投資人以身為「聯先生(聯電股東)」為榮,1985年聯電股票在台灣上市,當時半導體在台灣是個相當陌生的產業,許多投資人都不知道聯電在做些什麼?五年後,台灣股市上萬點,聯電股價衝到快200元,讓許多支持國家政策的投資人都賺翻了,也造就了聯電現在的百萬股東。

說起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不能不提提前總統府資政孫運璿,與台灣IC產業的濫觴─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計畫。

1974,孫運璿時任經濟部長,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有意發展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孫運璿與時任RCA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淵討論,定下了從美國引進積體電路(IC)技術,以發展台灣科技產業的策略。

潘文淵扮推手

潘文淵主筆的積體電路計畫(後稱為RCA計畫),需要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當時台灣的經濟條件,在很多人都看不到IC產業的未來時,孫運璿一力扛起政治壓力,潘文淵是主導者之一,對照現今台灣因為有IC這個兩兆之一的產業,不難了解潘文淵為何被稱為台灣IC之父,而孫運璿始終是台灣IC業界最尊敬的官員。

RCA計畫的名稱,是因為當時只有這家公司願意提供台灣互補金氧半導體(CMOS)的技術移轉,以及人才的培育計畫。

1976年4月,RCA計畫第一批到美國受訓的工程師,就有台積電副董事長曾藩城與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以及早期聯電的五虎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聯電前副董事長劉英達、勝華董事長黃顯雄都是第一批台灣取經團的成員,前旺宏董事長胡定華則是整個計畫的負責人。

RCA成員回到台灣的第一個舞台,就是工研院的3吋晶圓示範工廠,至於工研院的成立,那又是另一個劃時代的故事,這裡就略過了。

1979年,示範工廠決定把技術移轉給民間,以便讓人才可以為台灣所用,不讓外商搶走,因為當時示範工廠的良率已超過七成,但技術母廠RCA始終無法突破五成,外商開始看到台灣技術人才的可貴。

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聯電成立了!

工研院決定以籌組新公司的方式,承接示範工廠的技術,第一任總經理是半導體界的大善人─華泰董事長杜俊元。

1980年5月聯電正式成立,除了政府的資金,民間企業有中華開發、光華投資、華新麗華、華泰電子等,也因此取名為聯華電子,當時劉英達被指派為廠長。後來,聯電許多8吋廠的建廠工程都是由劉英達主導,與他此時的經驗不無關係。

五虎將新時代

隔一年,胡定華請當時電子所副所長曹興誠考慮去聯電,老曹則是邀請他面試進電子所的現任矽統董事長宣明智一起去,展開了聯電五虎將的新時代。

1986年,工研院又將第一座6吋晶圓廠獨立出去成為台積電,打造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與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的另一個傳奇。也因為這個工研院的計畫,讓張忠謀與曹興誠註定成為永遠的競爭對手,成為台灣兩大半導體掌門人,近幾年卻又始終王不見王。

老曹到聯電最先是擔任副總經理,當時老長官胡定華送給他八個字:「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聯電的技術在當時算是相當進步的,卻苦於訂單來源。老曹卻能夠擅用聯電的優勢,將音樂晶片銷售出去,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升任聯電總經理。

沒多久,張忠謀回到台灣擔任工研院電子所所長、院長,順勢成為聯電的董事長,也讓兩人的分歧越來越大。

1985年,曹興誠提出民營化的構想,將聯電推上台灣第一家半導體上市公司企業。

1991年,老曹透過收購委託書等戰術,從張忠謀手中拿下聯電董事長職務,讓聯電名副其實的進入老曹時代,一直到現在。

此後,老曹主導聯電從整合元件廠(IDM)轉型為晶圓代工廠,與台積電硬碰硬競爭,與美國IC設計公司合資成立聯誠、聯嘉、聯瑞,又併購日本新日鐵的8吋廠,成為日本第一家晶圓代工上市企業聯日半導體,到買下合泰半導體。

2000年,老曹漂亮的一手五合一,讓聯電首度年營收破1,000億元,緊接著蓋12吋廠,以及日本、新加坡與IDM廠的合資案,聯電的老曹策略,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掀起業界與股市話題。

五合一奠基石

同時,由於聯電轉型為晶圓代工廠,不在自己設計晶片,聯電累積多年的專利智財權(IP),紛紛衍生出新公司,包括聯發科、聯詠、智原等,而最近聲名大噪的詠發科技,都是聯電生出來的金雞蛋。

這也是聯電與台積電最大的差別,眾多的轉投資,聯友光電與達碁電子合併成友達,印刷電路板(PCB)業的欣興電子,每年都是聯電重要的獲利來源,也總是讓投資質疑聯電的本業與業外問題。

素來講求布局的老曹,已經想到聯電未來穩定經營核心的策略,就是要透過法人制的轉投資公司掌控股權,避免有任何一個人或是股東可以左右聯電的發展。

多年來,聯電旗下的四大投資公司:迅捷、群力、群策與協力,始終是聯電經營權的核心。

根據聯電去年的年報資料,這四大投資公司掌握了聯電將近3%的股權,但不屬於任何一個自然人,是屬於聯電公司的。

股東逾94萬人

聯電儘管沒有台積電將近七成的外資持股,卻擁有最分散的股東人數,94萬多人,加上海外的新加坡政府基金、安文半導體等,形成聯電的多數主導力量,這些股權,都是支持經營團隊的關鍵少數。

對照聯電的庫藏股、矽統對聯電的2.17%持股,這些穩定的法人持股仍超過10%,也難怪,老曹宣布辭去董事長的時候,沒有人會擔心執行長胡國強會有任何的接班問題。至少,在股權表決的支持上是不會有問題的。

胡國強的出線,似乎已經宣告聯電早期五虎將要走入歷史。老曹辭董事長與董事,老宣專注在矽統與新創事業的養成,劉英達早已退休,黃顯雄、蔡明介各為不同領域之霸,未來的聯電,看起來就是由胡國強與副董事長張崇德主導的新時代。

只不過,沒有了董事長職位限制的老曹,更可發揮折衝、擬定策略的靈活角色,未來老曹與聯電的關係仍是大家注目的焦點,老曹的一舉一動,也仍然會牽動產業,甚至官方的神經。

【2006/01/01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無責任投資論壇 的頭像
    無責任投資論壇

    無責任投資論壇

    無責任投資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