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析:台灣還是有幾項成為亞太區域中心的啊,例如「亞太黑金中心」,「亞太貪污中心」「亞太禮券中心」,「亞太內線交易中心」...等,舉世聞名,不勝枚舉!

這些年來執政黨的無能,領導人的昏庸,讓台灣競爭力節節敗退,以為拼政治可以當飯吃,以為拼選舉國家就會強盛,以為綠色恐怖就可以壓制媒體掩人耳目!偏偏還有些無知的人寧願自己餓死都要支持這些政客!唉,天作孽由可為,自作孽不可活!

現在的領導者一天不下台,台灣就一天沒有前景的!

台灣 困虎突圍等待黎明

■ 記者邱金蘭

「台北101大樓」是台灣推動亞太金融中心下的產物,這幢「世界第一高樓」,正帶動信義計畫區邁向「台北曼哈頓」,準備也在「亞洲金融中心」搶第一。
本報系資料照片

 
喊了20多年的區域金融中心美夢,經過多年的自由化、國際化努力,台灣在發展金融中心的基礎建設上略有成果,逐漸具備了邁向區域、甚至國際舞台的機會。「台灣錢淹腳目」,雄厚的資金,加上在全球產量具領導地位的製造業支撐,以及身旁同文同種這片廣大的中國大陸市場腹地,外國人眼中的「福爾摩莎」,早已蓄勢待發,一切就等政治柙門被衝開,台灣這隻困虎,隨時可以成為出柙猛虎。

走進台北縣板橋火車站樓上18樓金管會的首長辦公區,迎面而來的是32吋液晶大螢幕排成的電視牆,同步播放國內外金融市場即時資訊。

與全球金融資訊連線,展現的是台灣聯結國際,發展區域金融中心的用心。

的確,金融中心一直是台灣1980年代以來,推動國際化、自由化過程中追求的目標。

卡在兩岸政策
金融中心夢難圓,海外籌資,企業頻問how to gw…

1990年間,亞太金融中心具體計畫相繼提出,包括台北國際金融大樓開發案(台北101大樓)等措施,也喊出取代香港、超越新加坡等口號。

1997年後,兩岸經貿的「戒急用忍」政策,一度使亞太金融中心銷聲匿跡。民進黨執政後,2004年提出區域金融服務中心計畫,「金融中心」再度重現江湖。

101大樓從簽約、動土到架上最後一根鋼樑,陳水扁分別以台北市長、總統身分,見證這座象徵金融中心的大樓誕生。但他領導的民進黨政府執政六年,在兩岸政策上的堅持,也成了發展金融中心的絆腳石。

這座「世界第一高樓」,帶動信義計畫區的發展,國內外著名金融集團相繼進駐,讓高樓的腳下,建構「台北曼哈頓」的雛型;101高樓頂端經常陷入雲海,梅雨季節,抬頭一片朦朧。也似乎象徵著世界第一高樓的前景。

經過多年演變,101大樓的出租率只有四成,離去年底目標七成,仍有一段距離。這也反映,台灣發展金融中心速度緩慢的事實。

台灣要發展金融中心,不止進度緩慢,也面臨企業與投資人雙雙出走的嚴苛挑戰。證交所委託麥肯錫調查的報告顯示,國內投資人在境外金融資產,正以高於境內資產幾乎三倍的速度在成長。

企業方面,雖然金管會統計顯示,因承銷制度改革,去年企業海外籌資比重已降到53%,漸與國內的46%平衡。

「但想去國外籌資的人還是很多,」寶來集團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說:「以前我們問企業要不要到海外籌資,答案經常是『Why』;現在的答案是『How to go?黃總,理論不用說,怎麼去比較快?』」

奧地利交易所從萎縮到甚至消失,初期的徵兆就是,企業跟投資人逐漸轉往其他區域性交易所;台灣證券市場再不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香港遲早會成為台灣的國際板」。這是麥肯錫發出的警訊。

台灣如果連證交所被邊緣化的危機都無法解決,談什麼金融中心?

今年初出刊的銀行家雜誌(The Banker),首次評選出2005年表現最佳的金融中心,新加坡拿下全球及亞太區雙料冠軍。

台灣的金融業產值新台幣1.2兆元,新加坡只有4,000億元;台灣投資人放在境內跟境外的金融資產規模,合計高達1.8兆美元。台灣有這麼大的本錢,新加坡能,為何台灣不能?問題到底出在那?

有本錢難施展
政治掛帥,老外眼中福爾摩莎變以色列…

政大金融系主任沈中華說:「什麼叫金融中心,就是人員、資金可以自由進出,但現在,只要錢稍微出去,就問你是不是到大陸,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成為金融中心。」

當南韓政府宣示要發展資產管理中心時,台灣島內在搞國家認同與定位,台灣社會似乎只有顏色、沒有專業,這種「政治效應」已無形中擴及社會層面、經濟議題。

一位銀行董事長憂心地說:「貧富差距擴大,台灣有愈來愈多的『社會主義』化現象,仇富心態,民粹主義過度扭曲卡債問題、金融市場的發展。」

台灣現在就像是隻受困的猛虎,多年來,被政治的大柙門困在島上,難以施展威力,在這場亞洲金融霸主競賽中,任憑其他競爭者超越。

從「福爾摩莎」到「以色列」,在外國人眼中的「台灣」,也正在改變。

一位官員說,最近美國有一場銀行高階主管全球大會,找來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前國務卿鮑威爾演講,題目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兩人不約而同提到台灣。

諷刺的是,「瑞士」是台灣想要努力發展的方向,但他們兩位都把台灣喻成「以色列」。以色列是個重國防黷武的國家。

金管會主委龔照勝說,外資看到台灣發展金融中心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政治環境讓他們困擾。

在自由度方面,兩岸限制的資金進出問題,也常被視為另一層障礙,即便台灣早已放寬外匯管制。

以美商新橋資本入主台新金為例,因某財金單位認為國內資金太多,不希望外資從外面匯錢進來,新橋因此向台灣的中國商銀借錢,結果資金來源引發爭議。

這樁引進外資的美事,背後的故事卻讓外資對台灣的自由度又打了一個問號。

稅制在金融中心的法規環境中,也是重要一環,國內投資人資金外移,多少與稅制有關,結構型商品課稅問題就是一例。

債市的稅制問題也不小,外國上市企業來台發債籌資開放至今,沒有申請案,原因之一是,許多國家對外國企業發債免所得稅,但台灣有最高20%的就源扣繳,稅負讓發行成本增加。

資金、人員的自由進出、稅制的合理性,都是金融中心的必要配備,台灣還有努力的空間,而兩岸問題是最大障礙,這個障礙也衍生其他層面問題。

沒有悲觀權利
大陸市場發展意氣風發,全世界都看到…

前瑞銀投資銀行亞洲區副董事長陳嫦芬說:「台商如果早上7時坐飛機到上海,參加9時的會,晚上就會回家,不會有二奶,會計、財務長也不用跟著搬到上海。」老闆、老闆娘住台灣,銀行在台灣,當然在台灣上市。

「但現在要他八個小時才能到得了上海,財務長只好過去住上海,人才也跟著外移了。」陳嫦芬說

現在,外資投資台股的比重高達三成,連不少財經高層都懷疑,「這些錢是不是都是真外資」。這種現象,甚至已造成監理上的困擾,動不動可能就有疑似假外資案件要調查。

合庫董事長陳並不悲觀,他認為:「從文化背景跟社會結構來看,台灣還是有機會成為大中華地區中心,這也是台灣的優勢。」

最近走在南韓街上,明顯感覺中文補習班增加,他們清楚中國市場是他們的機會。就連南韓都認為文化背景與中國接近,更何況台灣?

國際板止痛劑
幾套劇本換不出新把戲,解除資金限制是上策…

黃齊元不解,全世界的市場都「泛中國化」,台灣卻「去中國化」,將優勢轉為劣勢。

「台灣的劣勢就是我們自己設限,」龔照勝說,企業成長是100%,卻自我設限只有40%,大家都有兩隻手,我們把右手綁起來,當然打輸人家。

從人口比例來看,歌手張惠妹在台灣表演,有2,000萬人看,到大陸則有近14億人在看,在台灣她只能賺10元,去大陸可以賺700元。

這個簡單的例子,執政當局應該聽得懂。在台灣產值將近一半的企業家,最近不顧政治選邊站的忌諱,出席國共經貿論壇,企業想飛的心,執政當局也應該看得出來。

阿妹現在是最有競爭力的時候,十年後,競爭力可能就沒了。台灣這隻困虎,還有幾年時間可以等?

國際板被視為化解兩岸障礙的一條出路,但麥肯錫認為,國際板只是止痛劑,讓台灣政府爭取時間找良方,解除對資金用途的限制,才是讓猛虎出柙的最佳藥方。

6月「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就要敲鑼開場,能否讓台灣這隻困虎突圍發威,也將關係到這場亞洲新霸主競賽的勝敗。

【2006/04/23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責任投資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