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中國對於資金的需求愈來愈大,從以往坐等別人送上門,到現在主動出擊,隨著中國的金融自由化,其籌資的管道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國際化!回想中國開放不過才1992年的事,不過十幾年時間,讓中國從共產主義迅速走向資本主義。此外,如此龐大的吸金效應,勢必排擠其他國家的企業籌資,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韓國,香港,新加坡,台灣,首當其衝。再者,中國企業可否順利募集資金,也藉以考驗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市場的信賴度!可視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期中考!大家拭目以待吧!
海外IPO熱潮或將帶來連鎖反應
中國2006年海外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步伐可能加快﹐這將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到競爭對手的股票和部分股票指數﹐並為捷足先登的投資者帶來機會。

今年﹐中國企業在香港證交所發行了220多億美元的股票﹐但明年的IPO數額很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大。銀行和研究機構預計﹐中國銀行業、汽車業和紙業的新股上市可能使IPO金額達到250億至300億美元的歷史高點。

這個預測還不包括可能在美國那斯達克市場上市的中國科技類股﹐如電子商務公司當當網(Dangdang.com)和博客網站運營商博客網(Bokee.com)。而且﹐一位政府高官上週五表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將允許更多中國國有企業到海外上市﹐最主要的地點就是香港。

儘管有人懷疑市場能否消化如此大規模的IPO規模﹐但由於基金經理斷言中國經濟仍將高速增長﹐投資者的胃口似乎很大。這種信心最近又進一步得到了提升:中國政府在12月20日宣佈﹐將2004年的GDP總量上調人民幣2.3萬億元(2,848億美元)﹐增幅達17%。

GDP數據的修正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十分脆弱的疑慮。

上海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Fortis Haito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基金經理鄭拓說﹐中國股票依然很受青睞﹐投資者可能會搶購﹐尤其是擁有優良資產的企業。

捷足先登的投資者可能會獲得良好的收益。根據Macquarie Research Equities在10月份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大企業的股票在上市後的最初幾個月裡一般表現良好﹐但在發行後一個季度至一年期間里表現弱於大盤。這份報告對多是去年在香港上市的13家大陸大型企業(H股)的表現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它們在上市後的最初90天里表現最好﹐使H股在上市後第一季度的大多數時間內表現好於總體亞洲股票。此後﹐這些股票的表現一般弱於大盤﹐並在一年內將漲幅回吐殆盡。

Macquarie的研究部主管辛普森(Mark Simpson)說﹐大量大陸銀行計劃在香港上市﹐如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預計籌資100億美元﹐這將給香港銀行類股造成威脅。

辛普森舉例說﹐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的股價在中國人壽(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平安保險(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和中銀香港(Bank of China (Hong Kong)Ltd.)等股票上市前後就曾小幅下跌﹐原因可能就是投資者感覺需要買進這些股票﹐但又不願增加銀行類股的總頭寸。

中國大量的IPO還將影響到一些股票指數﹐如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編制的指數。Macquarie預計﹐根據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最終股票發行數量﹐MSCI明年將把中國在亞洲(不包括日本)指數中的權重從12%提高至15%。這有助於打消經濟學家對台灣股票將主導新興市場指數、使其受台灣經濟變化影響過大的擔憂。而且﹐基金經理希望﹐中國重要性的不斷增加可能會讓更多分析師跟蹤中國股票﹐並帶來更好的金融市場監管。

中國大量企業到海外上市還可能影響到中國國內的股市﹐自四月份以來﹐中國沒有在國內發行任何新股。監管當局希望在此期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而這個過程拖累了股市。

本月初﹐中國政府表示﹐有意允許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在國內股市發行股票。中國的基金經理希望﹐更多在海外上市的企業能最終在國內上市﹐儘管多數人預計這種情況短期內難以實現。

武漢新蘭德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Newland Securities Consulting Co.)分析師余凱說﹐中國的國內股市目前非常需要IPO﹐一個股市怎麼能沒有IPO呢?

香港時間2005年12月28日10:58更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責任投資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