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析:最大害還是政府本身,自作孽!找了一些親信當財金要職,目的只為了炒作走內線!何X月,龔X勝,吳X仁,這些人做了些什麼事?稍懂財金的人都很清楚!也可以算是三害吧?

債市三害不除 籌資中心只是夢

■ 記者 李淑慧、林燕翎

金管會推動國際板,由債券市場打頭陣,預計今年1月1日起就上路,現況卻是,最近一年半來竟沒有任何一家外國機構到台灣來發債。國際板推出之後,能否吸引外國機構進來?本國機構願意在台發行外幣計價的債券嗎?債券市場人士直指,債市面臨的三大問題若不解決,台灣侈言成為債券籌資中心。

市場人士觀察,投資大陸受到不得超過淨值40%的緊箍咒限制,還有稅負不清、外匯管道不暢通等三大問題,如果金管會無法與陸委會、財政部、中央銀行跨部會協調取得共識,推動債券國際板將困難重重。

投資大陸40%上限

首先,投資大陸不得超過母公司淨值40%的關卡,就可能讓國際企業卻步。

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企業赴大陸投資金額上限為公司淨值的40%。債券業者表示,如果外國企業或本國企業,到國際板籌資之後,是不是也要受到限制?這部分,金管會並未說清楚。

證券商表示,目前承銷法令規定,要來台發債者,必須出具說明書,說明資金用途,並允諾不會拿所籌到的錢去投資大陸。

儘管中國大陸對全球資金產生龐大的磁吸效應,但各國並未針對大陸投資設下投資限制。

企業短期內不一定要投資大陸,但從自由度來說,當然優先選擇沒有限制的國家,券商坦言,「台灣在這方面就很吃虧。」

本國企業到國際板發外幣債券,也是金管會積極拉攏的對象,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建華等銀行,都曾透過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發行外幣金融債券,金管會很希望他們也可以在台灣國際板掛牌。但業者共同的質疑都是:籌資之後,如果資金用途有限制,誰還要來?

稅負課徵沒講明

其次,到台灣發債的外國機構,可否比照超國籍債券,可以享有「個人免利息所得稅」、「免交易稅」、「免就源扣繳」的三大優惠?這部分,大家也都搞不清楚。

債券市場人士表示,過去財政部曾出具函令,超國籍債券比照政府債券,可以享有免稅優惠。不過,金管會所推出的國際板,允許來掛牌的對象,不僅是超國籍債券,只要是信評等級在BBB以上的外國機構或本國機構,就可以發行以外幣計價的債券。

債券業者表示,評等較低的外國機構,是不是比照超國籍債券可以享有投資免稅的優惠?過去因為從來沒有外國企業來台發債,財政部也沒有這方面的解釋,金管會也沒講明。

至於本國發行人所發行的外幣債券,投資者購買後因為屬於境內所得,個人投資者是不是必須課利息所得稅,法人必須課營利事業所得稅,如果答案是的話,無形中將墊高投資者的發行成本。

證券業者也說,即使到國際板掛牌發債,也沒有次級市場。因為到目前為止,稅負該怎麼課,尚未釐清,萬一買了後,被課交易稅、所得稅,怎麼辦?

外匯管道不暢通

第三,外國機構來台發行新台幣債券,央行規定一定要做CCS(換匯換利),不能直接在外匯市場進出。也因此,發債成本受到CCS高度影響。

外國機構如果在台灣發行美元債券,美元進、美元出,就沒有問題了。但如果本國機構發行美元債券,如果要換新台幣,央行可能會有規範。此外,發行外幣債如果券商要交割,造成外幣需求,央行是否同意外匯的流動,這部分仍待金管會與央行達成共識。

金管會要推動台灣成為債券籌資中心,立意良善,但債券業者也說,「光是金管會在那邊喊沒有用,要去與其他部會溝通協調!」

亞洲國家競相爭取成為亞太的債券籌資中心,包括新加坡、香港都非常積極,兩地也成功爭取外國機構到當地發債。

要提高台灣的競爭力,除了必須解決稅負、投資大陸上限、外匯限制三大問題外,目前只能簡化發行程序、比照其他國家降低發行成本、資訊揭露標準比照國際標準三項行政措施,來吸引企業來台籌資。

【2006/01/02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責任投資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