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析:新興市場的崛起,美國既期待又擔心,期待的是新市場帶來新消費力,擔心的是新勢力掠奪了美國的利益!對於美國而言,最好是這些國家都能為他們所用,因此介入各國內政一直是美國的主要手段,藉以控制這些國家。

天下雜誌

全球經濟變臉 新興經濟體挑戰富國

世界經濟不再僅由富國宰制,新興經濟體的GDP超過它們,進口消費快與它們平起平坐,貨幣拚命升值、佔據富國市場、大買富國產業,還要富國的資金退出新興經濟體的國土……。 兩大陣營互不相讓,掀起了新的世界經濟大戰。

作者:楊淑娟

2006.04.12/ 第344期


如果有一天,中東人掌握了美國的主要海港,大家會怎麼想?

會不會有恐怖主義份子趁機行動?美國還敢出兵中東嗎?美國在中東還有什麼發言權?

這些質疑,句句猜中美國人的心理,而且這個情節,也差點真的上演。

中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港埠世界公司收購在美國紐約、邁阿密、紐奧良等重要港口進行管理業務的英國半島東方航運公司。消息傳到美國,從總統到市井小民都在擔心這會不會危害國家安全,而強力反對。雖然最後杜拜港埠世界公司決定不碰美國的港口,但已經讓美國人膽顫心驚。

新興經濟體已威脅到富國
美國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隨著景氣穩定,新興經濟體迅速發展,規模和影響力已經讓富國們備感威脅,擔心主控權易位。

新興經濟體的實力,的確改寫了全球經濟勢力佈局。《經濟學人》指出,二○○五年,新興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考慮各國物價水準)計算出來的GDP超過了全球產出的一半,而且全球在二○○五年增加的經濟產出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這些開發中國家(見表)。其中的龍頭中國,甚至已經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今年以來,各國貨幣對美元的漲幅排行榜中,前十五名中甚至只有歐元與英鎊是來自先進地區,其他都是亞洲與中南美洲貨幣。

這些國家的消費力也十分驚人。在一九八○與九○年代,開發中國家的進口佔全球比例都只在三成左右,但是最近幾年迅速成長,去年一~三季,這個比例已經高約四成,進口金額四兆美元,更是一九九○年的四倍。「上海的工廠工人和斯洛伐克的機械師收入都在增加,想要花錢,」《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人和東歐人喜愛品牌商品,而且荷包愈來愈厚實。」

甚至有經濟學家指出,如果歐、美經濟不振,就得由這些新富消費者接棒來撐起全球經濟。

細看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動,不全是低技術與低價、被富國揚棄的產業。

新興國家全力發展高價的高科技業。微軟委託資訊科技研究機構IDC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在二○○四~二○○九年間,亞太的科技業增長速度將是北美的近兩倍。韓國的三星在北美攻佔所有的電子商品,公司的營收有三分之二來自海外。另外,東亞新興國家每年在美國註冊的專利數,也從一九八○年代早期的不到兩百件竄升到超過一萬兩千件。

在生技業,以製造學名藥聞名的印度公司Ranbaxy不僅席捲歐美,產品還暢銷全球七十幾個國家,在美國、奧地利等地都大膽與當地政府及藥商進行專利訴訟。

在金融業,印度的ICICI銀行搶佔美國小額交易,打敗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在美國西南的墨西哥灣區。在加拿大,它也以在印度的便宜後台作業降低成本,提供比較高的利率,吸引數萬名客戶。ICICI預估,在兩年後,會有三成的獲利來自印度海外。

至於美國人擔心的港口管理,早就已經幾乎淪陷。美國十大商港的貨櫃碼頭,有六成以上的經管者有外資背景,而且其中不乏外國的政府注資。如果單看洛杉磯、紐澤西等繁忙商港,這個比例更高達八成以上,外資包括台灣、中國、新加坡等亞洲新興國在內。

除了市場,富國的家產也逐漸落入新興經濟體。
《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美國企業被外國人併購的金額成長五成,許多買家不是來自西方世界,而是東方的中國、阿拉伯世界。「我們正在跟一種全新的國際動物交涉,他們叫做開發中國家的國營企業,想到國外花大錢,」美國國會議員馬祖羅指出,「他們不擁護資本主義,他們不來自自由市場,也不受限於會不會賺錢的概念。」

這些動物腳步愈來愈快,光是近來火熱的印度,這四年到海外併購的案件數就成長了四倍,在去年共併購了約一百家外國企業,金額也成長超過十倍。其中,鋼鐵大王米托在過去五年,已經吃下了美、德、加等共十四個國家超過二十家的鋼鐵公司。

最令富國們坐立難安的是,這些新興國家衝勁十足,緊抓種種機會往上爬,花旗集團全球財富管理首席官湯姆森在《金融時報》為文。

像杜拜,四年前,當時還是王儲的杜拜王公穆罕默德瞭望領土時突發奇想,也許可以把杜拜建成像東京、倫敦或紐約那樣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今天,杜拜國際金融中心已經昂然挺立在同一塊空地上,摩根士丹利、j豐金融控股、渣打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已經或即將落腳於此。
「在這些地方哪怕待上一小段時間,都不能不被人們善於捕捉機會、了不起的頭腦所打動,」湯姆森指出,「這正是它們今後五○年的成長動力。」

對新興勢力的反撲
只是,這股蓬勃發展的新富勢力,引起了富國們的強力戒備。之前,美國就已經反對中國的石油公司收購美國同業,也駁回以色列公司收購美國軟體安全公司的申請。在法國、西班牙等地,政府也已尋求法令阻止外國人收購本國企業。

現在,美國許多國會議員正討論,對於外國直接投資是否該設限,以免家產一再外流,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這些富國也嫻熟使用國際政治的技術反制。例如,歐洲就跟美國聯手,控訴中國設下汽車零件進口障礙。另外,美國指控中國操控、維持不公平的低匯率,如果成功,可以合法地對所有中國貨加徵近三成的關稅。歐洲也為了保護境內企業,要對中國、越南鞋類進口品加徵兩位數的反傾銷稅。

這些手法,讓新興國家有樣學樣,加深了兩大經濟陣營間的歧見與紛爭。美國建築設備商卡特皮勒想收購廈門的國有機械設備公司受阻擾,私募基金卡萊爾集團想買下徐工集團也一波三折,遲遲未能完成。在拉丁美洲,還有一股新風潮要把一些重要企業重新國有化,對抗在一九九○年代那波民營化中大舉入侵的外國勢力。

兩大經濟陣營持續對峙
即使是在金融風暴後大舉迎接外資,幾乎是亞洲外資所有權比例最高的韓國,也開始猶疑。最近,美國的億萬投資人伊卡恩想收購南韓菸草人參公司,結果,公平貿易委員會、金融監督委員會和伍里銀行的領導人都呼籲,要防止外資接管韓國關鍵行業與領先的企業,甚至要金融機構聯合抵制外資。

於是,包括英國、美國政府、學術圈以及華爾街的不少菁英紛紛站出來,希望兩大陣營都能冷靜行事,繼續往自由化的方向走。「我們不要當孤立主義者,不要背向世界,」美國財政部長史諾在CNBC電視台上呼籲。

就先進國而言,維持資金與貨物的自由流動,絕對是利大於弊。光是美國這個吸收全世界最多外資的國家,每十二個上班族,就一個人是在外商工作,這些人的平均年薪是六萬三千美元,比一般的美國人收入平均多一半。

更不用說這些外國來的人流、金流與物流,讓美國在一九九二~二○○五年間GDP成長一倍(同期全球只成長七成),創造出來的新工作比歐洲和日本新工作機會數的總和還要多三倍。

開發中國家也要引以為誡。近幾年中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反外資,去年上任的新政府以此為號召勝選,指稱要從外資手中收回所有的重要產業股權。雖然玻利維亞政府明言,會給這些外資合理的補償,但是新的投資已經卻步不前。「如果這些部門全部重新國有化,就沒外資的技術與資源來幫助探勘、開採天然氣了,」在美國的玻利維亞商會主席李博雷度擔心。

也許,新興經濟體與先進國家的政治人物都應該各退一步,像《金融時報》社論所言的,別讓經濟愛國主義蒙蔽了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責任投資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